刘小姐:13113658425
孙先生:13922695847
电话:020-86201597
传真:020-86749470
Q Q:3106130255 2902984829
邮箱:hqxart@hzhxhj.com
地址: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民主村四角围路丰产支路自编28号001
他们要么是参加过辛亥的同盟会会员,要么是优级师范学堂的毕业生,要么是教育界知名人士。
当年,他们之所以不畏,创办正谊中学,旨就是为了反对封建教育制度,割除教育的陈规,造就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,开创进步教育的新风气。
正谊中学之校名取自于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,“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”,语意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,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。
文化人重信誉,正谊中学的创办者们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而且始终不渝,既定的办学方针。
鞠思敏虽然被推任为校长,却没有分文报酬,不仅如此,他还从“高等师范学堂”所得的薪金中,挤出大半捐助给学校。
从1928年到1948年的二十年间,学校还陆续增建了图书室、实验室等,并购置了相当数量的教学仪器和设备,基本满足了教学需求,使得正谊中学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私立学校。
当时的正谊中学很有气派,校门面南,门楼硬山灰瓦屋顶,宽敞庄严的两扇红漆大门,布满成排的铜钉,门楣上悬挂着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的“正谊中学”匾额。
当年在校门口,还有一对据说是山东境内数得着的大石狮子,两旁是茂密的无花果树,两边是铁栅栏围墙。
当年正谊中学在招生时非常独特,不仅不去争抢优质生源,反倒有意错后招生时间,为的就是尽可能把其他学校的落榜生招录其中。
显而易见,如此招来的学生,程度良莠不齐在所难免,而且大都还家庭生活清贫,因此,鞠思敏被友人们戏称为“收破烂”校长。
虽然制定有各种规程和条例,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格外强调“自觉”,正面教育,绝无生硬的管束。
学校每天上课前都有“朝会”,由校长亲自讲课,内容涉及哲学、生理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语言学、古典文学等等。
同时,还讲爱国、讲、讲做事、讲纪律等,讲得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又生动活泼,对学生的教育极大,影响至深。
对违反了校规的学生,学校虽然也有,但不会,违规学生如果屡教不改,就通知家长领回去,进行家庭,但保留其学籍。
鞠思敏对此的见解是:“教育者的责任应是尽可能把不好的学生教育好,学生虽然很痛快,但太简单了,而且还给社会增加了负担。”
在教学安排中,正谊中学己见,从不把指定的教材当作“必选”,而是根据教学实际自行选用教材。
学校还允许教师自行选用教材,或是自编教材,力求教师对教材的熟知度,以便讲起课来能够运用自如。
学校还特别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,多参加些社会实践,并在寒暑假期,经常组织各种趣味的竞赛,引导学生自愿参加。
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,正谊中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,从最初的两个补习班,73名学生,到了1917年扩为三个班,150名学生;
日伪期间,学校开始只有小学设置,后来根据市民的呼声和需求,才又招录了初中生4个班,1945年发展到了6个班。
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,也就是改为公办济南十七中之前,正谊中学的在校生达1800多人,是济南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学,最大的私立学校。
说起正谊中学,自是绕不开鞠思敏,因为,他不仅是正谊中学的主要创办者,而且对其后来的发展进步居功至伟。
当年,为了办好正谊中学,他曾自费到江苏浙京津及日本等地考察,并与国内德高望重教育家蔡元培、陶行知、胡适等保持密切交往,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。
他为了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,开阔学生眼界,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举办,使学子们受益匪浅。